2016年5月1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分别研究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他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他指出——
为什么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坚持“六个必须”
●必须坚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打下更为雄厚的基础;
●必须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
●必须强化人力资本,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着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必须发挥好企业家作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化解困惑,保障各种要素投入获得回报;
●必须加强产权保护,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保护,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感。
关于“中等收入群体”,你知道多少呢?
1.什么是中等收入群体?
2013年,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在《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调查》中,认为我国的中等收入者群体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以适当高于平均收入水平为基础。中等收入是一个随着分配水平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处在不断变动之中的概念。因此,中等收入是一个大体的区间,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
第二,中等收入者群体是生活较富裕且收入水平、生活水平较稳定的社会群体。
第三,中等收入者群体是职业处于社会中等及其附近职业的社会群体。
第四,中等收入者群体应初步拥有大体相近的价值观及行为规范。
当时,苏海南建议将我国中等收入标准界定在年收入6-12万元左右(相当于近10000美元-18000美元左右)。此外,家庭有一定数量的储蓄和其他货币性资产,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至34%左右,家庭成员有旅游健身、观看中高档文艺演出等的愿望和经济能力,有较高的技能或谋生能力以及较高的文化水平等等。
2.中国中等收入人口占比明显偏低
投资银行瑞士信贷2015年10月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按国家划分,中国以1.09亿的中等收入群体(报告称为“中产阶级”)人数,位列全球第一。
虽然这一数量按绝对值计算是全球最多,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仅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与不少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占全国成年人口中11%的比例明显偏低。如比利时和新加坡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成年人口60%以上,而爱尔兰、荷兰和新西兰的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例达50%以上。
而且,《报告》对各国“中等收入”的财富界定并非采用统一标准,而是参照当地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分别确定。因此,《报告》中中国“中产”的财富按照实际汇率计算,还要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中产”。
3.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将产生巨大红利
专家表示,中国这些被定义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人群,文化取向、劳动热情、专业程度及劳动效率都可以同发达国家相比,但他们的实际收入仅为欧美国家的四分之一,因此,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将产生巨大的红利。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对子女教育高度重视,远超过发达国家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这对于我国后续人力资源的素质是一个巨大的投资。今后十年、二十年,这些不断成长的中等收入群体培养的下一代高技术专业人力资源,是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
(据“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